-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 文/周 鸿
“姨妈,您会用QQ,还能顺畅地谈天,连打字都会?”
“儿子给我装了个写字板,小时间没上过几天学,只会写简朴的字,你别嫌我笨哦。”
“您绘画、剪纸,时常去市里、区里加入艺术交流,现场挥毫泼墨;每周和老同伴儿去公园写生,还把作品贴到QQ空间里钻研;您还会做鞋和布娃娃、纺纱织布做衣裳。您手太巧了,生涯得真精彩。”
“遇上现在的好日子,我们这些晚年人都玩儿疯了、乐疯了。”曹俊姑的QQ头像是一朵牡丹。
今年65岁的曹俊姑是天津石化原长丝厂退休职工,是众多“织女”之一,恒久的辛勤事情练就了一双巧手。退休了,遇上了好日子,她用一双巧手把幸福的生涯装扮得越发壮丽多彩。身在福中,她依旧珍惜一丝一缕。
在曹俊姑的手里,几根被扬弃的包装绳也能编出一只小篮子,过年时装核桃、松子用;旧得磨出洞的破床单更是好工具,用浆糊一层一层地把碎布粘在一起,打成“夹纸”,做几双千层底的布鞋送给喜欢穿的亲友,再做几双描金绣银的三寸金莲,装在花瓣型的圆盒里,制作成主题为“协调”的艺术品拿去加入展览、得奖,也让现在的孩子们看看古代中国女性穿的小鞋儿;小孙女喝饮料丢掉的吸管也被几剪子随手制作成有须有尾的小虾,酿成了孩子手中的玩具和鱼缸里生动有趣的遮掩;往事情服棉袄内胆是打卷儿的奶白色仿羊毛织物,羊年时拆下做成一对玩具绵羊,龙年时用高等皮鞋包装盒里的金黄色缎子衬布做成一只翱翔的龙,儿媳生孩子时穿的肥大拖鞋在狗年被刷新成两只毛茸茸的玩具狗,除了猪和蛇外,十二生肖快做遍了;装修屋子时买了两桶明确涮墙,她把朋侪不穿了的紫红丝绒袄拆了,给两桶穿上镶着白边儿的棉服,摇身一酿成了沙发墩儿,由于里边是空的,比真正的沙发墩轻盈,更易于移动。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早年丧母,曹俊姑小小年岁就最先为全家人的身上衣裳脚下鞋袜操劳,像古诗中的仕女一样精于女红。她自满地说:“老伴儿的姥姥昔时指定我做送老鞋。他奶奶和我奶奶的送老鞋也都是我做的。”天津地区有个古老的习俗,女人嫁人时得有件红绸小棉袄儿。随着老伴进入天津石化事情后,有一段时间,待嫁的女人们纷纷请求曹俊姑做嫁衣。曹俊姑来者不拒,经常忙得顾不上用饭睡觉,累得两眼冒金花儿,心里却美得很:能把新娘妆扮得漂漂亮亮、欢快奋兴地上花轿,是何等甜蜜的事啊。
俗话说:心灵手巧。曹俊姑的心不但灵并且善。远在河北老家的公公得了重病,她和老伴儿赶回老家伺候老人。她说:“四个小叔子,有的要种地,有的在县城事情,他们都忙。我和老伴儿退休了,理应尽孝。”
村里的媳妇女人们都跑到曹俊姑的老公公家看大都会里回来的媳妇。没想到,大都会里回来的媳妇比她们还质朴、醒目,不但伺候公公慰藉婆婆、为前来探视病人的亲友端出适口的茶饭,还把屋里屋外料理得窗明几净。更让大伙儿感应惊讶的是,她竟然把一架闲置多年的老织布机料理整齐摆在了院子里的凉棚下,使用琐屑的闲暇时光织起了布,几支梭子在织布机上翩翩起舞,幻化出漂亮的图案,引得全村的小媳妇大女人都随着织起了布。
马年,衣着自织自裁自缝的紫红色中式小袄,曹俊姑用旧布头儿做了一匹枣红马。一起玩剪纸的老友说:“您再做只猴儿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就更是好彩头了。”曹俊姑把用了十几年的沙发垫儿拽下一块,很快就做出一只长着淡黄色长毛的小猴儿。在大剧院的迎新春才艺展厅里,曹俊姑抱着亲手制作的“马上封侯”兴奋地说:“祝所有人马年祥瑞,生涯幸福,万事如意!”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