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17年,中国原油消耗量近6亿吨,入口凌驾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迫近70%;自然气消耗量近2400亿立方米,入口凌驾900亿立方米,自然气对外依存度凌驾40%。
自去年以来,中美两个大国从以往的“战略相助同伴”逐步向“战略竞争敌手”转变,包括中东、俄罗斯、中亚、拉美等中国古板油气供应与相助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一直恶化。
2017年,中国用于入口石油的外汇储备已达1600亿美元左右,思量到今年以来油价显著上涨,预计中国2018年用于入口石油的外汇储备将抵达2300亿美元左右。
日益高涨的对外依存度、地缘政治的一直恶化、国家外汇储备的重大压力,使中国能源界和政府高层再次把解决“石油清静”问题作为重点战略性问题来抓,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我们究竟需要向全天下转达怎样的中国能源清静状态信息?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能源供应不是问题
中国对能源清静问题的“敏感度”很高,但中国有能力、有渠道应对供应欠缺甚至“供应中止”的极端情形,换句话说,中国的能源供需系统并不“懦弱”,正所谓“敏感但不懦弱”。当今天下是一个“相互依赖度”很高的全球性时代,特殊是石油自然气的生产、供应和消耗,已经高度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北美、东亚和西欧等消耗中心高度依赖俄罗斯中亚、中东、美洲和非洲等生产中心,同时后者在出口、财务收入及石油金融上高度依赖前者,这是一个“复合相互依赖”名堂。
之以是说“敏感”,就是指中国对依赖中东、俄罗斯中亚、拉美以及未来美国石油自然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一旦油气供应国(资源国)泛起风吹草动,中国作为消耗大国和主要入口国就感应“主要”,有点“资源国一打喷嚏,中国就伤风”的迹象。之以是说“并不懦弱”,就是中国现实上并不需要作出战略性的让步和调解,并泯灭重大的资源和价钱对应对外部油气供应镌汰这一问题。虽然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靠近70%,但石油消耗事实只占目今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的18%左右,自然气只占8%左右,而煤炭这一古板主力能源的消耗占比一直在60%以上。综合测算,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只有20%左右。
这意味着,若是泛起“供应中止”等极端情形,在暂不思量煤炭对大气情形污染等负面因素情形下,加上中国逐步完善的石油自然气战略储备、逐步提升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市场份额一直扩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能源供应的主体问题。
自然气供应有待增强
中国的能源清静若是真有问题,那也不是石油清静问题,而是突出体现为自然气清静供应问题。相比居高不下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中国自然气对外依存度还不到40%。但思量到中国自然气消耗和供应市场远不如石油市场成熟,自然气价钱刷新尚未到位;加上自然气消耗量因季节转变而显示出重大的差别性、调峰难度大,以及社会各界对自然气这一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定位和作用尚未形成共识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国现在自然气清静问题一定水平上逾越了石油清静问题。
去冬今春的天下大规模的“气荒”已经凸显了中国的自然气供应清静的严肃性。有专家以为,若是应对不力或缺乏手段,2018至2019年的冬春时节可能会再次爆发“气荒”,政府、企业和社会可能需要泯灭更大的资源和成原来包管自然气清静足量供应问题。
怎样应对中国自然气消耗这种季节性的不稳固?除了在海内通过构建储气设施等步伐外,若是能够将这种不稳固通过合理方法传导至出口国与过境国,并建设起稳固、无邪的涵盖出口国、过境国和消耗国三方的协调机制和价钱调理机制,则会泛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久远来看,后者显得越发主要。
建设新型相助机制
未来中国恒久处于全球第一大石油自然气入口国的情形下,尽快推动对现有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和石油相助规制举行调解完善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目今全球能源治理系统和石油相助规制是美国、欧洲(OECD)这样的古板消耗大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俄罗斯这样古板生产商经由半个多世纪的博弈和谋和而逐步形成的。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是该治理系统和相助规制建构历程中的旁观者,现在也是使用者和受益者。
随着美国因“页岩革命”乐成而逐步在北美地区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相对关闭的能源供需系统,随着中国对全球油气需求量一直攀升并在未来恒久处于第一大入口国的现实,推动建设由中国作为焦点攸关方主导、印度和日韩等油气入口大国加入的,与OPEC、俄罗斯中亚、拉美地区等生产商和供应商形成亲近关系的新型相助机制,将显得刻禁止缓。
建设合理的定价机制
入口的多元化、低本钱化和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是解决油气清静问题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要做好对“供应中止”等“黑天鹅”事务的提防和预警。面临供应的主要甚至欠缺,构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系统是必由之路。阻止现在,我国已在西北(面向中亚地区)、东北(面向俄罗斯地区)、西南(面向缅甸,解决“马六甲逆境”)和东部(海上入口)起源构建起跨境油气供应和商业系统。下步重点是要一直完善这种多元名堂的供需系统,而其中的焦点事情除了包管这几大通道的清静稳固运营外,还要建设起合理的定价机制。
价钱机制建设一直是跨境油气供应和商业的难点。历史上看,跨境石油自然气的供应与商业历来就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经常为生产国、过境国或者消耗国所使用,成为与政治挂钩的典范“IPE”(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这也是石油自然气的地缘政治属性的体现,中国需要逐步顺应并使用这一属性,逐步形成自己的能源清静观和切合自身特点的能源供应名堂。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供应中止”等“黑天鹅”事务的提防和预警。一方面可通过手艺立异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从国家层面构建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和自然气储气库设施。虽然,还要做好差别情景下的展望和妄想,未雨绸缪做好应对。
总之,中国的能源清静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由于能源清静这一问题的外部情形爆发了一系列转变,需要新头脑和新行动。可是,关于能源清静问题也大可不必太过管忧和焦虑,由于这一问题对中国而言虽然很“敏感”,但中国应对起来并不“懦弱”。“敏感而不懦弱”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面临能源清静问题的基本面和总体考量。
责任编辑:周志霞